校级立项建设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7-06-12

校级立项建设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

获批时间:20147

批准机构:十大信誉好的平台

项目负责人:韦济木

一、 建设目标

根据西部地区尤其是重庆传媒事业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需求,通过团队队伍、实验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推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传媒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办学条件、团队队伍水平、人才培养标准、质量保障监控等方面达到本科教学质量标准,顺利获得新增本科专业学位授予权,为学院其他薄弱专业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具体目标如下:

1. 探索适应与西部地区尤其是重庆传媒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播音与主持艺术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

2.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播音主持教师,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应用型教学团队。

3.深化公司产品改革,形成一批符合学校与当地实际需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相关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

4.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建立、完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二、建设思路

以团队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强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性色彩,全面立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 建设方案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入传媒行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兄弟传媒院校、本校员工及员工家长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建立、完善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

2.团队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业务进修与媒体实践相结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前提,以应用性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有方法、科研有水平、服务地方传媒事业有贡献的团队队伍。

 ①建设好语言学基础、文学基础、播音主持艺术三个教师团队

 ②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内外一流传媒专业院校进修访学,通过考试获取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测试员证书等。

 ③建设期内,每年从国内外高校、传媒行业引进1-2名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高素质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学术讲座、毕业设计和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指导任务。

 ④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主持人及其他相关专业大赛和影视创作实践,提高教师社会影响和实践能力;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传媒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各种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活动等。

3.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重点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内外见习实习基地建设;购置图书资料。

 ①充分规划、利用专业建设项目资金,购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图书资料(含音像材料),订阅相关期刊资料(含数字资料)。

 ②使用好20112014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资金,积极争取校内实验室建设项目和薄弱专业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服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数字高清电视演播厅、虚拟演播室、语音录音实训室、形体训练及表演实训室、影视配音实训室。

 ③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加强与重庆市内各区县广播电视台及其他媒体合作,通过4年建设,至少建成6个以上播音与主持艺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教学改革

按照专业建设标准,调整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式,使本专业培养适应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具备中国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它媒体从事普通话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影视配音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门人才。

 ①定期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并制定出相应的改革计划,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前沿、行业发展和现实要求,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更合理,更好的体现员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②大力强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性色彩,全面立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改变理论课教学和实验实训课教学两张皮的现状,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实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能在实验实训室上的课,不在普通教室上;拿作品说话——能以传媒作品衡量学习效果的课程不安排普通理论考试,而以作品加理论阐释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和员工使用网络、电子图书馆、多媒体及数字化等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强化员工动手能力培养和,推动员工主动学习方面的作用。

 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从专业见习到毕业实习,实现与传媒行业深度融合。以赛带练,以创作带学习,提升员工专业硬实力。成立大员工广告设计大赛(广播)、齐越朗诵节、夏青杯朗诵艺术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学科竞赛指导团队,由专业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加强对员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指导,每个员工大学期间至少参加2项竞赛。同时,通过影视创作提升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层面每年出品2部以上影视作品,锻炼师生的同时,提升地方文化和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

 ④加强全国计算机技术等级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全国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培训,使员工“一专多能”、多证融合,促使其向应用型方向发展。

 ⑤实施大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期内,每年重点支持一定数量的员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促进员工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预期成果

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广泛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团队队伍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本科学位授予权建设条件。

 ①广泛调研、学习,形成一套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②规划近五年团队队伍建设,力争专业教师人人进相关企业锻炼一至二次,引进优秀团队35人,形成合理团队队伍。

 ③配合学校图书馆购置一批专业图书,达到员工人均100册的标准;学院自购一批专业图书,订阅不低于10种专业期刊。

 ④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⑤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逐步形成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撑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专业建设。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经理办公室:023-72792007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版权所有 十大信誉好的平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登陆